臨潁縣二手農機拖拉機電話:臨潁種煙往事:臨潁人關于種煙的記憶
說起種煙,我想很多臨潁老鄉(xiāng)跟我一下,整個童年都有關于種煙的記憶,我家從我記事起,家里除了三間里生外熟的瓦房之外,唯一的建筑就是一個煙炕,煙炕一般都是用土胚做墻,里面用木材當橫梁,上面用麥秸稈當頂,里面用巴磚壘火龍,煙炕顧名思義就是炕煙用的,炕是咱們方言的說法,其實學名應該是烤煙葉,煙炕就像一個大火爐,只不過是用火龍把火遮擋起來,跟北方燒炕的方式一樣,所以咱們稱為煙葉的炕,所以叫煙炕。
圖片來源詳見水印
臨潁縣二手農機拖拉機電話煙葉屬于外來物種,明朝萬歷時期從國外傳進中國的,臨潁開始種植應該是在明末清初時期,據古籍記載,清乾隆時期臨潁西邊的襄城縣的特產之一就是煙葉,臨潁緊挨襄城,風俗和土質都差不多,臨潁應該也是跟襄城差不多一起開始種植煙葉,而我家往西幾百米就是襄城縣的地界了。
圖片來源詳見水印
煙葉最開始并不是烤制的,而是曬的,當時叫曬煙。1914年時候臨潁縣瓦店晁莊有80多戶農民種植了200多畝曬煙,1918年襄城縣潁橋村的陳氏兄弟(陳中、陳慶、陳侖恩)來臨潁杜曲桂村指導了烤煙的種植方式,桂村桂大河等三戶開始種植成功后,逐漸普及,后來就沒有種植曬煙的了,一直至今臨潁基本上都是種植的烤煙,就是要用煙炕來炕的煙。
圖片來源詳見水印
整個九十年代,我家每年幾乎都種煙,據我爸說,我家的第一輛拖拉機也是因為種煙賣了錢才買得起的,我家因為種煙買了拖拉機之后,我爸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我的姑奶(我爸的姑姑),我姑奶一開始還不信 ,因為家里真是窮太久了,當時買拖拉機就跟做夢一樣,生產隊時期,一個生產隊也沒幾輛拖拉機,分開生產隊以后,農民才逐漸開始購買自己的拖拉機,而煙葉幫農民實現(xiàn)了夢想,這個夢想就是買一臺自己的拖拉機,當時拖拉機是很多農民的夢想。
生產隊時期也有種煙葉,但是收入是歸集體的,農民只能賺工分,所以收入啥的不屬于自己,個人也就不太可能有錢買拖拉機,我家能在村里比較早地買拖拉機,除了種煙買到了錢之外,還有就是我爸因為是木匠,以前在三門峽打過木工,見到三門峽那邊有賣二手拖拉機的,一千塊錢左右就能買個拖拉機,而新的比較貴,新的肯定是買不起的。當時由于信息封閉,能有買二手拖拉機的渠道也是能買拖拉機原因之一,拖拉機臨潁農村俗稱小拖。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農村并不是每家都有拖拉機,當時家里有拖拉機的,除了用拖拉機干自己家的農活之外,很多時候還會開著拖拉機去給親戚朋友干活,方言應該叫打官差,當時柴油還沒開始漲價,比較便宜,親戚朋友們給灌點柴油就行,是不會收錢的。
由于家里年年種煙,整個種煙的過程我也耳熟能詳,因為作為一個農村小孩,幫家長干農活是職責所在,即使不想干也沒辦法,從最開始的下煙芽,栽煙,施肥、澆水、打頂、打煙、打杈、系煙、炕煙、撿煙賣煙等環(huán)節(jié)都會參與,而其中小孩干的最多的是打煙和打杈環(huán)節(jié),最高興的是賣煙的環(huán)節(jié)。
圖片來源詳見水印
打煙時候一般是大人在前面打,小孩跟在后面把大人打下來的煙抱出去,往返于煙隆之中,而打煙時候都是一年中最熱的暑假時期,小孩也放假了,沒有不干活的理由,打煙是持久戰(zhàn),不是速戰(zhàn)速決的,因為打人打煙葉時候,不是亂打,是挑選成熟的煙葉,還要是一個部位的,煙葉一般分為下中上三個部位等級,下面的最新成熟,質量最差,中間的最好,最上面的次之。大人必須看仔細了,因為如果提前或者延期打了煙葉,都影響質量,種了一年不容易。大人都是蹲著打,把打好的煙整理成一小堆,小孩抱出去。
農民家里種煙的話,自己家里的可能會忙不過來,這時候親戚朋友也都會來幫忙,親戚朋友之間都是相互幫忙干農活,小時候我的表弟表妹也都會來幫我家干活。煙葉打回來之后,會用荊子(jingzi)(就是細繩)給綁到煙桿上(竹竿或者木棍),俗稱系煙(jiyan),系煙是個技術活,很多人都在這個時候比賽速度,很多小孩也會系,但是系之前,家長會反復教小孩怎么綁兩頭的荊子,因為一旦綁錯了,煙出炕了之后不容易解開,會很麻煩。
煙系好了之后,就是裝炕了,裝炕是從上往下,此時煙炕里的溫度不低,需要一個人站在上面,下面的人把系好的煙遞給上面的人,一桿一桿的擺放整齊,密度要根據情況適當調整??粺煏r候也有個事情值得說一下,那就是有時候會幾家共用一個煙炕,因為有的家里種的煙面積不一樣,自己用一個坑用不完,就會共用一個,大家輪流值班并均攤燒煤的費用。
當時炕煙用的都是煤泥,俗稱煙煤,大概就是原煤從地里挖出來之后,用水沖洗,留下的硬的是俗話說的煤炭,俗稱明煤或者煤hu,明煤比較貴,煙煤比較便宜,當時沒有環(huán)保的說法,煙炕里放了煤之后,煙囪里濃煙滾滾,有時候為了省煤錢,還會把各種舊衣服舊鞋都放進去燒了。每個煙炕的煤坑前也是農村的一個小聚集點,大家沒事都在哪里噴kuer,小孩們會拿著火勾和木锨玩,也會在火龍門口燒東西吃,看著火龍里面的熊熊大火,只覺得好玩,沒感覺到熱。
煙炕干了之后,就要拿出來,叫出炕,出炕時候一般會上流水線形式的,一個人進去,把煙葉拿出來,遞給外面的人,外面站著一排,一個一個的擺開,放地上晾晾,因為剛烤出來太干了,一碰就碎,晾出來吸收點潮氣變軟一點,方便后續(xù)的工作,如果是幾家共用的煙炕,煙桿上面會做記號,方便辨認,防止拿錯了。
圖片來源詳見水印
出炕一般選擇早上,因為夏天的早上有潮氣,但是也不能太早,一般都是吃飯時候,煙葉晾的差不多了,就要從煙桿上面抽出來,集中放起來,抽煙葉時候也要小心,怕把煙葉整爛了,這時候如果系煙時候綁錯了,荊子會抽不出來,耽誤事。
圖片來源詳見水印
煙葉拿下來之后會集中放屋里,找空閑時間撿煙,撿煙其實跟發(fā)音檢驗差不多,就是把各個同樣顏色大小的煙分一類,分成不同等級,方便去賣煙時候煙站的人給評級,評級很重要,因為能不能賣上價錢就是看評級啥樣,所以那時候煙站有熟人,托關系找人給高評級很常見,當然還是要煙真的好才行。
賣煙時候也是各種找地方,看哪個煙站收的比較好,因為大家發(fā)現(xiàn)每個煙站的評級標準不太一樣,哪個煙站給的評級好,沒那么嚴格,大家就會爭著去,排隊賣煙也很常見,跟交公糧的隊伍有點像。賣完煙之后會拿著錢首先是要先吃頓好的,因為可能為了排隊吃飯都沒來得及,帶著小孩的話,也會給小孩買點好吃的,這也是為啥前面說小孩喜歡賣煙的環(huán)節(jié),當然更重要的是很多小孩的學費都在這賣的煙錢里面。
說起收煙這個事,其實清朝時期臨潁石橋就有余青智、趙智妮成立了買賣煙葉的機構,當時叫煙坊,后來城區(qū)的張發(fā)文也做了煙坊,收購煙葉銷售煙絲。后來很多鄉(xiāng)鎮(zhèn)都有做煙草生意的,民國時候還成立過煙幫工會和煙草工會。建國之后煙草生意回歸國營,相繼成立煙草辦事處、煙草委員會、煙棉辦公室、煙草收購站、煙草局、煙草公司、煙草專賣局等機構,專門管理煙草的相關事宜。行使煙草購銷調存經營權。
煙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臨潁農民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因為種植復雜而且容易出變故,例如水多了會淹死,干旱了要經常澆水,肥料用的不恰當會黑爆,炕煙火候掌握不好會有損質量等因素,并不能保障農民的收入,說不好聽的有點看天吃飯,我家的煙葉也多次被水淹死,而每年都會多次澆水,而很多時候是你澆水多次之后再被淹死。當然淹死一般是八九十年代,好像過了2000年之后大水就越來越少了?,F(xiàn)在雨水比以前少多了,估計是再也不會淹死了。
隨著小辣椒的普及,原來很多種煙的農民都選擇種辣椒了,而煙葉已經很少小戶種植,變成了大戶包地大面積種植?,F(xiàn)在我們村每年種煙的已經很少,大部分農民已經把地外包,而經濟作物已經主要靠辣椒,但是煙葉帶給我的記憶是最濃厚的,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煙葉種植也越來越科學,不再使用土炕,開始用電來烤煙葉了,可能跟以前的方式也不一樣了,農民種煙可能會越來越少,畢竟現(xiàn)在不是提倡少吸煙嗎,吸煙有害健康,煙葉作為特殊時期發(fā)展經濟的一種手段,可能會慢慢結束自己的歷史使命,徹底成為記憶。
現(xiàn)在農村的煙炕越來越少,我家的煙炕后來不種煙了,但是沒扒,在蓋新房子時候,還當做臨時的房子住了一段時間,新房子蓋好之后也當作雜貨間放東西,后來因為要蓋院墻才給扒了,因為是是用土胚做的,把下來的土都用了墊地了。
臨潁縣二手農機拖拉機電話臨潁縣二手農機拖拉機電話大家關于煙葉種植的記憶,也可以分享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回憶!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121vipspeaking.com/ershou/5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