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農(nóng)機收割機德州:現(xiàn)代麥客,拿著GPS測量儀開著收割機仗劍江湖
他們從南方出發(fā),一路北上,迎著這滾滾麥浪,“仗劍”江湖。
全文2764字,閱讀約需4分鐘
(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公號:bjnews_xjb)
▲6月13日下午2點,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麥客劉中晨駕駛著收割機行駛在田間的小路上,當?shù)卮迕耦I著他去自家地里收割。
麥客,這種古老的職業(yè),曾在北方陜、甘、寧一帶流行,每年麥熟季節(jié),農(nóng)民專門外出走鄉(xiāng)到戶,替人收割麥子。在農(nóng)業(yè)機械化后,曾經(jīng)的鐮刀變成收割機,這些開著收割機走南闖北收割小麥的人,被稱為“現(xiàn)代麥客”。
從農(nóng)業(yè)部獲悉,在今年6月12日當天,全國共有27萬臺聯(lián)合收割機奮戰(zhàn)在夏收一線。
這是一群在麥田里為生計奔波的“浪客”,他們從南方出發(fā),一路北上,迎著這滾滾麥浪,“仗劍”江湖。
━━━━━
“逐麥”而生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蔽辶碌谋狈?,又是一年麥子成熟時。
天剛擦亮,42歲的趙民就帶著20歲的潘志豪開著他們的“半截頭”卡車、拉著收割機開始游曳在鄉(xiāng)間小路上尋找“生意”。
▲6月12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的國道旁,麥客趙民在田邊等活,潘志豪在整理貨車上的收割機。
這是一群“逐麥”而生的人,只在麥熟之季才會出現(xiàn),被稱為“麥客”。
每年此時,他們總會開著農(nóng)機、風餐露宿,似候鳥一般遷徙勞作在我國以產(chǎn)麥為主的田間地頭。
▲6月12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城的一家飯館內(nèi),麥客趙民和劉中晨在商討麥收的路線。
麥客趙民這次一行8人,兩人一車,拉著4臺收割機,從河南老家出發(fā),歷經(jīng)云南、四川、湖北、安徽、山東,追隨著滾滾麥浪,一路北上收割。
▲6月14日,山東省德州市李屯村,劉中晨收割的時候,他的搭檔老潘在臨近的田間尋找新的生意。兩人合作時,老潘主要負責丈量土地和收款。
━━━━━
賞金獵人
6月13日清晨5點半,趙民叫醒尚在酣睡的徒弟潘志豪,隨意打發(fā)了口早飯,就開著車在汶陽縣附近轉(zhuǎn)悠開了,他們怕生意被別人搶走,希望盡快找到需要收割麥子的村民,
“就汶陽這一個縣,有近兩百輛車在找活兒”。
▲6月13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清晨5點,年輕的麥客在收割機下熟睡,收割機上還掛著他昨晚晾曬的衣物。為了二手農(nóng)機收割機德州節(jié)省開支,麥客們每夜或是席地而睡,或是擠在貨車駕駛室內(nèi)湊合一宿。
由于競爭激烈,到處都能看到來自不同省份收割機的身影,其中以安徽、河南、江蘇居多。
▲6月13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農(nóng)戶在一旁將倒伏的小麥扶起。收割機收割倒伏的小麥難度較大,價錢也更高。
直到下午1點多,兩人才接到第一單生意。商量好價錢,趙民就發(fā)動機器開工了。
▲6月13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麥客劉中晨頭發(fā)上、脖子上、衣服上都沾滿了麥稈的碎屑。
他并不會和村民糾纏是否少了一分地,后者有時也不相信麥客的GPS測量儀,總能找到自己田少的理由。
▲6月12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的國道旁,一位農(nóng)民攔下了麥客劉中晨的車,了解完收割小麥的價格后,打電話聯(lián)系妻子商量。與此同時,劉中晨也在向同行詢問此地其他麥客收割的平均價錢。
只要誤差不是太大,趙民都可以接受,“錢不是這樣爭來的,靠的是腦子和經(jīng)驗”。
▲6月12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麥客趙民跟隨農(nóng)戶來到田間,查看小麥收割的難易程度,并根據(jù)不同難度,與農(nóng)戶敲定每畝小麥的收割價格。
“就像我這次來汶陽收,每畝地160到180不等,而其他地方每畝只有40到70,這樣每畝我就可以多掙100多元呢,得到了汶陽小麥收割價的信息才是關鍵?!?/p>
趙民說道。
▲6月13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農(nóng)戶推來三輪車裝收割完畢的小麥?,F(xiàn)代的收割機自帶糧倉,可以裝近1000斤糧食,而且收割機可以粗略地將麥粒和麥稈分離,為農(nóng)戶們省了不少力。
(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公號:bjnews_xjb)
━━━━━
麥客“江湖”
由于在麥熟時節(jié)遭遇雷暴大風天氣,今年汶陽縣里的小麥多數(shù)出現(xiàn)倒伏(麥子發(fā)生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現(xiàn)象,收割難度變大,麥收的價錢也隨之水漲船高。
▲6月13日中午,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國道邊,麥客趙民躺在駕駛室內(nèi)等活兒。麥客們一般會把車停在農(nóng)村的交通樞紐或者還未收割的麥田旁等活,有意向的農(nóng)戶們前來詢問,如果價錢合適,則生意成交。
類似這樣的消息,并不是所有麥客都知道,趙民也只告訴了哥哥和孩子的干爹。
▲6月13日,麥客劉中晨在向同行詢問著周邊地區(qū)的小麥收割情況,他在尋找田多價高收割機少的“寶地”。每畝田的差價從40到200元不等。能得到豐富及時信息的麥客,其收入往往也比普通的麥客高。
黃昏斜夕陽,收割近尾聲。
趙民和潘志豪回到鎮(zhèn)上,已是晚上9點多了。跟同行的老鄉(xiāng)會合之后,師徒二人吃上了當天的第一頓熱乎飯。
▲6月13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麥客趙民熟練地駕駛著收割機收割小麥。麥熟季節(jié),能找到一個技術好,價錢公道的麥客幫自家田地盡早收割,農(nóng)戶的喜悅掛在臉上。
一行8人,點了滿滿一桌子的菜,一共消費300元。若不是鎮(zhèn)上的飯館多數(shù)已歇業(yè),他們不會選擇這家店,
“火鍋既不頂飽,價格又偏貴,但只能將就”。
▲6月12日晚上9點30分,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縣城一家重慶火鍋店,麥客潘志豪一行8人吃完晚飯從店里走出。當晚,附近只有這一家飯店還在營業(yè),就餐的也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麥客。
喧鬧的店里,都是忙了一天的麥客,大家彼此寒暄,但并不會交換各自了解的信息。
▲6月12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麥客趙飛和搭檔在一加油站的角落,用卡車圍出一塊“私密”空間后,從加油站水龍頭接出自來水,以此沖澡。
━━━━━
后繼有人
潘志豪是趙民今年才收的徒弟,之前在東莞的廠子里做小工,因為難以維持生計,才又回了老家。
今年5月,住在趙民鄰村的志豪爸爸,拜托他帶兒子出來見世面,想著志豪如果能學會,明年就買臺收割機讓他單干。
▲6月13日下午2點,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年輕麥客潘志豪在操作收割機收麥。今年5月才入行的他,操縱起機器來還不是很熟練。
雖說麥客的工作異常辛苦,但收入還是很可觀,一年十幾萬至二十萬不等。
農(nóng)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從事這一行,既能掙錢,又帶著點兒古時俠客行走江湖的自由。
▲6月13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麥客趙民坐在收割機上數(shù)著當天掙的錢,割了7畝多田,掙了1000多塊錢,“今天生意雖然不算好,但總比沒有強”。
像趙民這樣的老麥客,走南闖北十余年,除了港澳臺之外,已經(jīng)走遍了全國。
不過,隨著麥客的數(shù)量逐年增長,競爭當然也愈發(fā)激烈。據(jù)趙民透露,僅他所在的河南汝南縣,2017年就有3萬臺外出“工作”的收割機。
▲6月13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性格開朗的麥客劉中晨收工后坐在機器上咧著嘴笑,“雖然今天就割了兩三畝田,但只要能掙錢就開心”。
“再干兩年也不干了,年紀大了,拼不過年輕人?!?/p>
算上志豪,十四年的麥客生涯,趙民已經(jīng)帶出了3個徒弟,后繼有人。
▲6月13日,山東省泰安市汶陽縣,麥客在路上。
攝影報道 新京報記者彭子洋 剪輯 李強 編輯 小麥二手農(nóng)機收割機德州
(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公號:bjnews_xjb)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nóng)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121vipspeaking.com/ershou/7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