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誤打誤撞干農機
宋毅:誤打誤撞干農機
資料圖
2019年1月20日,歷時近一年的中國農機化協(xié)會主辦的“紀念農機化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動落下帷幕,我寫的《我為老科學家寫傳記》一文,被評委們評為特別獎。頒獎儀式上,農機化管理司的4位前任司長宋樹友、徐文蘭、王智才、李偉國同時出席,更顯活動的莊重與熱烈。
回想我與農機化工作結緣的經歷,初始于宋樹友老領導擔任農機化管理司司長時期,到農機化系統(tǒng)是在徐文蘭任司長的時期,先后在徐文蘭、魏克佳、牛盾、王智才、宗錦耀等5位司長領導下工作過,與農機化事業(yè)結下很深感情。即使7年前離開中國農機安全報社社長崗位調到中國農業(yè)出版社,我仍不認為已經離開了農機工作,只不過是“換了個頻道”說話而已。
初識農機化
最早接觸農機化部門是在1988年,宋樹友老領導擔任農機化司司長時期。那時我正在農牧漁業(yè)部機關報《中國農牧漁業(yè)報》當記者。第一次和農機部門打交道是1988年去安徽合肥出差采訪時任安徽省水產局局長趙乃剛發(fā)明河蟹半咸水人工育苗專利的事跡。
臨行前,同辦公室的同事劉玉問我,安徽有什么熟人沒有,我說沒有。于是,她就讓正在農機化管理司辦公室任副主任的愛人董涵英幫助聯(lián)系了安徽省農機局的辦公室主任郭子超。在合肥,受到郭子超主任的熱情接待,聽他講了不少農機化方面的事情。
這次接觸給我留下很深印象,后來,我“投奔”到農機化門下后和已經升任安徽省農機局副局長的郭子超一直共事了近20年。作為農機化系統(tǒng)著名的筆桿子、記者出身的郭子超對我的工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2008年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農機化導報和常發(fā)集團聯(lián)合舉辦紀念農機化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有獎征文活動,郭子超局長的作品榮獲了特等獎,張?zhí)伊指辈块L親自為他頒獎;我們之間的私人友誼也一直保持的很好。
“革命領路人”
1990年前后,從我家到報社上班每天要從萬壽路農業(yè)部家屬院乘坐農業(yè)部班車到部里,再換乘部里開往藥王廟報社的班車。車友里有位農機化管理司管理處的干部叫盧元軍,每天早晚同一趟班車,時間一長彼此間也很熟悉了。
一天,盧元軍在班車上對我說: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qū)金牛鄉(xiāng)農機站秉承“為搞服務辦實體,辦好實體促服務”的理念,大力興辦農機站站辦企業(yè)。站長是個退伍軍人,帶領8個農村婦女把農機站辦的紅紅火火:辦起了一個加油站、一個制式服裝廠、一個反光標牌廠、一個汽車駕駛學校,1989年站辦企業(yè)創(chuàng)收過億元,一下成為四川全省聞名的先進鄉(xiāng)鎮(zhèn)農機管理站,被農業(yè)部農機化管理司評為全國“百強農機站”。
盧元軍問我:“你有沒有興趣邀請幾家媒體一起去采訪采訪?”回到報社我立即把這條采訪線索向總編輯進行了匯報,他也認為《中國農牧漁業(yè)報》報道農機化工作的內容太少,應該加大這方面的報道力度,當即同意我前往四川采訪。
是時任農機化司副司長徐文蘭親自幫助安排的這次采訪,指示管理處的張?zhí)庨L派盧元軍全程陪同采訪。1990年9月下旬,我又約了新華社《瞭望周刊》和《科技日報》的記者一起來到成都金牛區(qū)的金牛鄉(xiāng)進行采訪。
采訪內容讓我大開眼界:在農機化管理和技術推廣“魚死網破線斷”的年代,金牛鄉(xiāng)突破傳統(tǒng)思維,從搞站辦企業(yè)做起,通過關系批準成立了“交金汽車駕駛學?!?,面向社會招收學員。
當時,學會開車、考個汽車駕駛執(zhí)照非常困難。有了駕校,他們把成都市稅務局的領導招進去當學員。建立起關系后,從稅務局要來了為成都稅務系統(tǒng)生產稅務人員制式服裝的業(yè)務,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制式服裝廠。
因為辦汽車駕校和成都市的公安部門建立起很好的關系,站里建起了一個反光標牌廠,承接了成都市二環(huán)路上所有反光標牌的生產任務。
最有意思的是,駕校還把成都雙流機場負責安檢的武警干部招來當學員,把石油公司的負責人招來當學員,為金牛鄉(xiāng)農機站的發(fā)展營造了很好的外部環(huán)境。
1994年,我在農業(yè)部辦公廳新聞處當副處長時,到峨眉山參加《中國農機安全報》宣傳年會?;爻虝r,四川農機局兩個處長送我到雙流機場后就走了。過安檢時,負責查驗證件的武警女戰(zhàn)士一口咬定10年前辦理的第一代身份證上的照片不是我本人,非要讓當?shù)貙诮哟牟块T到場為我證實。
我很惱火,當場和她爭吵起來,驚動了當時帶班的科長,他過來詢問什么情況。他看見我時一愣:“你不是X校長的朋友嗎?”我說:“你不是舒科長嗎?”之前,我們在成都已經見過了幾面,他告訴女戰(zhàn)士:“我給他證明了。”馬上把我領進了貴賓室休息。
那次在金牛鄉(xiāng)農機站的采訪,我第一次看見了小麥聯(lián)合收割機田間收獲試驗;第一次和農機站人員坐著吉普車、頂著大喇叭走村串戶宣傳秋季農機安全生產知識;第一次結識了四川省農機局劉祖榮局長,黃彥蓉、母世杰副局長,認識了楊樹斌、刁學峰處長。
多年過后,盧元軍幾次“告誡“我:“別忘了,我是你進入農機行業(yè)的革命領路人!”
一輛桑塔納轎車的吸引
1991年夏季,農機化管理司在海濱城市大連召開全國農機化宣傳工作會議,是時任司長宋樹友主持的,我代表部辦公廳新聞處參加,此外,還去了不少媒體代表。
會議報到那天,下午沒有什么事情,宋樹友司長叫上我、劉玉,還有司里法規(guī)處的賈敬敦一起到海邊散步。邊散步,宋司長邊給我們講農機化工作從農機部、八機部、農機化管理司的發(fā)展過程,講了農機化發(fā)展形勢和面臨的困難,特別是講到了農機化宣傳工作,并對宣傳工作表示了高度的重視和很大的興趣。
這次會議使我對農機化宣傳有了一個全面了解,知道了農機化也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宣傳陣地,為我后來長期從事農機化宣傳打下一個心理基礎。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我結識了中國農機安全報社社長張志學。從他那里得知,創(chuàng)辦于1987年的《農機安全報》到1991年發(fā)行量已經超過100萬份,在行業(yè)里開始產生巨大影響。但是,受各種因素制約,報社一直是農業(yè)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下面的一個處室,非獨立法人單位,關系還沒有理順。
幾年后,我提出來想調離機關,回到新聞單位工作,辦公廳領導的意見讓我去新上衛(wèi)星的中央電視臺農業(yè)節(jié)目(CCTV-7)當一個部門主任。恰在這時,中國農機安全報社張志學社長來動員我到報社和他一起干,并且許諾給我配一輛新的桑塔納轎車。
當時,我兒子正在學鋼琴,需要每周一次送他到北京舞蹈學院鋼琴老師家上課。那年代,大家還都沒有專車,讓我自己買我也買不起,但又太需要有輛車了,所以能給我配一輛桑塔納轎車對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我沒怎么猶豫就答應了張志學社長。
我沒有辜負張社長的期望,用了5年時間,輔助張社長完成了機構從南京農機化研究所獨立出來、創(chuàng)辦《中國農機監(jiān)理》(月刊)、報社升格為副局級、從南京整體搬遷到北京4件大事。
2003年,我接替張社長出任中國農機安全報社社長、總編后,10年內我又操作完成了將報社由一般納稅人變更為小規(guī)模納稅人、將《中國農機安全報》改造為《中國農機化導報》、為報社多爭取660平方米辦公用房、將報社歸口業(yè)務聯(lián)系單位由辦公廳變更為農機化管理司等幾件事。
回首18年在農機化系統(tǒng)工作經歷,當初之所以能進入這個系統(tǒng),真不是我有多高的覺悟、多大的熱情,與參加征文的大多數(shù)同志學農機、干農機、愛農機相比“初心”相差的很遠,充其量是被一輛桑塔納轎車給吸引過去的,表現(xiàn)出實用主義的一面,只能算是“誤打誤撞干農機”。
(來源:中國農機化協(xié)會)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121vipspeaking.com/news/12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