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糧食總產將創(chuàng)歷史新高——吉林省糧食生產大災之年奪取大豐收綜述
吉林省糧食總產將創(chuàng)歷史新高——吉林省糧食生產大災之年奪取大豐收綜述
今年對于吉林省糧食生產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經歷了前春低溫多雨,夏季西部地區(qū)嚴重干旱,伏內發(fā)生特大洪澇災害等一系列極端氣象災害的影響,給糧食生產帶來從未有過的挑戰(zhàn)。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大力氣,狠抓糧食生產不放松。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奮力拼搏,有效破解各種難題,戰(zhàn)勝各種自然災害,在大災之年奪取了糧食生產大豐收,省農委提供的情況表明,糧食總產將創(chuàng)歷史新高。
今年之所以能在大災之年奪取大豐收,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中央惠農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吉林省委、省政府對“三農”的投入也進一步增加,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政策宣傳和落實力度,采取提前預撥的辦法,將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資金提前下?lián)艿娇h,及時兌付到農戶,讓惠農政策深入人心,極大保護和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全省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194.9萬畝,比上年增加267萬畝。其中玉米達到4963.4萬畝,同比增加305萬畝;水稻1073.5萬畝,同比增加19萬畝;“兩高”作物比上年增加324萬畝,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良好基礎。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于元月之初就召開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及早部署了農業(yè)農村工作。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對糧食生產提出的立足搶前抓早,立足抗災奪豐收,立足高標準、高質量要求,全省上下把春耕生產作為農業(yè)農村工作階段性中心任務,克服了春季氣溫特低,降水過多,導致回暖慢、土壤化凍遲諸多不利因素,實現(xiàn)了一次播種一次奪全苗。全省各種旱田糧食作物保苗率和整齊度普遍好于去年,玉米平均保苗率達到97.3%,高于常年3個百分點,高于上年1個百分點;大豆保苗率達到96.4%,高于常年4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玉米、大豆等旱田糧食作物三類苗比例均低于5%,為歷年最低年之一。玉米、水稻、大豆之間長勢無明顯差異,長勢好于常年和去年同期,都呈豐產長相。
全省農業(yè)增產增效技術推廣力度大,為糧食增產提供了科技保障。春耕生產是各項增產增效技術推廣落實的關鍵時段,為抓好今年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省農委組織30個省級農業(yè)科研、農業(yè)大專院校和省、市、縣、鄉(xiāng)農技推廣單位的1萬名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扶指導到戶,積極開展科技下鄉(xiāng)和科技服務工作,落實科技包保責任,指導農民群眾把地種足種好。全省共培訓3100名基層農技人員、3萬個科技示范戶、25.6萬個農民科技骨干,共培訓農民439萬人次。全省推廣生物防螟、農田滅鼠、測土配方施肥、等離子種子處理、地膜覆蓋玉米5項重點技術6129萬畝,擴大了深松深翻、保護性耕作,旱作節(jié)水、寬窄行休閑種植面積,充分發(fā)揮了科技促進增產的作用。
糧油高產創(chuàng)建活動凸顯輻射帶動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糧油高產創(chuàng)建活動,將糧油高產創(chuàng)建活動作為促進糧油增產、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措施寫入省委1號文件,將其作為目前加快農業(yè)科技轉化、提高糧食單產、推動大面積增產的重要手段抓好抓實。今年在全省56個縣(市、區(qū))的298個鄉(xiāng)(鎮(zhèn))組織開展糧油高產創(chuàng)建活動,以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為主,建立了266個萬畝糧油高產示范片,涉及1165個村、20.8萬個農戶,面積172.1萬畝。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包保責任和激勵機制,集成綜合配套技術,強化技術培訓與指導服務,廣泛宣傳與示范展示,全省糧油高產創(chuàng)建活動增產作用顯著,示范展示效果明顯,輻射帶動功能增強。
全力抗旱保苗,有效減少旱災損失。針對6月份吉林省西部出現(xiàn)的階段性夏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提早安排部署,切實加強對抗旱工作的組織領導,組織動員旱區(qū)廣大干部群眾立即開展抗旱灌溉,迅速掀起了抗旱保苗高潮。全省累計投入抗旱人次48.8萬人,投入抗旱井10.3萬眼,泵站276萬臺套,機動運水車3.1萬臺,投入抗旱資金2億元,抗旱澆灌766萬畝。最大限度減少旱災損失。
積極開展抗災奪豐收。7月下旬至8月中旬,吉林省中南部和東部地區(qū)出現(xiàn)明顯降雨天氣,降水過程頻繁、總量多、范圍廣、強度大、落區(qū)重復,局地出現(xiàn)大暴雨或特大暴雨。5個市(州)等地的江河流域降雨量均突破歷史極值。部分地方河水漫堤,農田被淹,低洼地塊發(fā)生內澇。省委、省政府迅速啟動了災害預警響應,堅強有力地帶領全省人民投入到抗洪搶險,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全省農業(yè)系統(tǒng)迅速響應,立即行動,核查災情的同時指導農民開展生產自救,采取搶排農田積水,扶起倒伏的作物,對絕收地塊能毀種的及時指導毀種,加強田間管理,增積溫促早熟,增施肥,防病蟲,努力增加糧食產量。制定出臺了具體的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積極開展生產自救。一是對大田因災毀種蔬菜的農民,省政府給予種子補貼,每畝補貼25元。二是對受損園藝特產棚室維修給予補貼,重點補貼維修所需棚膜,每平方米補貼3.2元。三是對遭受洪澇災害絕收地塊,進行機械翻耙、深松整地作業(yè)的,納入今秋機械深松整地作業(yè)補貼范圍。四是農業(yè)保險機構及時查勘定損,及早賠付支持農業(yè)生產自救。經過全省受災地區(qū)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農業(yè)部門的積極組織和農民群眾的積極努力,全省受災地區(qū)排出田間積水672.5萬畝,扶起倒伏作物153.1萬畝,毀種晚秋作物18.09萬畝,修復蔬菜棚室20808棟,已對20萬畝絕收耕地進行機械深松深翻整地。
總體來說,今年吉林省糧食生產呈現(xiàn)“五增一好”的特點。一是糧食播種尤其是高產糧食作物面積明顯增加。二是生產投入增加。資金和化肥投入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三是保苗率增加。全省玉米、大豆平均保苗率均高于常年。四是擴大新技術、新品種推廣面積,玉米高產耐密型品種比例增加。五是高產創(chuàng)建示范面積增加。六是糧食作物生長各項指標在每個時期均好于常年和去年同期。
今年吉林省是個特大豐收年,從氣象條件看,降水比常年多,氣溫比常年高,積溫比常年多,雨熱同步,匹配較好,滿足了農作物生長發(fā)育需要。從區(qū)域上看,由于今年東、中、西部地區(qū)雨熱條件好,區(qū)域間農作物長勢比較均衡。西部松原市、白城市的降水雖然不比常年多,但在農作物生長關鍵時期都有有效降水,時空分布比較理想,農作物長勢是近些年最好的一年,也是近些年來與中部地區(qū)差異最小的一年。糧食主產區(qū)糧食產量都呈明顯增加趨勢。從災害發(fā)生水平看,今年全省雖然相繼發(fā)生了春播期低溫多雨、6月份夏旱和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洪澇災害,但成災面積和危害程度大大低于去年,對糧食生產造成的影響有限,尤其是洪澇災害主要發(fā)生在非糧食主產區(qū),可以說全省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121vipspeaking.com/news/15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