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新聞:安徽天長市稼農家庭農場 科技種田下足“繡花功”
天長市稼農農場農場主陳宏平在農場勞作。資料圖 為促進家庭農場高質量發(fā)展,今年農業(yè)農村部在全國范圍內征集了26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分別來自東中西部各個省份,涵蓋了種養(yǎng)加多個產業(yè),既有個性特點,又有共性經驗,具有貼近小農戶的特點,符合規(guī)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要求。從今天起,本版開設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專欄,介紹這些家庭農場的經驗做法,供有關單位、家庭農場經營者在實踐中參考借鑒。 安徽省天長市稼農家庭農場主陳宏平是種田的“老把式”。2011年春,陳宏平在高巷村流轉100多畝土地種植小麥、水稻。憑著扎實的農技功底和精細化管理,當年小麥、水稻年畝均單產達到2200斤,畝均收入達到700多元。2012年,嘗到規(guī)模化種田甜頭的陳宏平,在高巷村又流轉150多畝土地,并到工商部門登記注冊了天長市稼農家庭農場。 幾年來,稼農家庭農場通過規(guī)范化、精細化管理,走綠色農業(yè)發(fā)展模式,實現了產量和效益雙提升,創(chuàng)造了丘陵高崗地區(qū)創(chuàng)高產的奇跡,帶動天長市20多個家庭農場和周邊100多戶小農戶增產增收。 廣辟途徑做細“節(jié)本增效”文章 提升種糧收益,一在規(guī)模經營,二在節(jié)本增效。陳宏平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流轉土地之初,他就配齊了旋耕機、開溝機、插秧機、收割機、機動噴霧器等農機具,還適當對外提供農機服務增加收入?!耙苑N水稻為例,如果租用別人的機械耕耙、插秧、收割、烘干,一套流程下來一畝地至少要花費210元,而用自己的機械所需費用還不到90元,不僅節(jié)約了成本,還能在農忙期間接活,增加農場收入10多萬元?!标惡昶綄τ浾哒f。 長期以來,天長本地小麥品種抗病性差、品質不佳、市場銷路也不好,陳宏平琢磨必須在品種上做文章。他從江蘇農科院引進了優(yōu)質高效品種“寧麥13”,通過兩年試種,市場銷路平穩(wěn)走高。種植期間,他多次邀請種植大戶、小農戶前來觀摩評議,并按商品糧的價格提供給大戶和小農戶作為良種。截至目前,該品種已在全市推廣50多萬畝,占到全市小麥種植面積的“半壁江山”,畝均增產70公斤,增收150元。 2016年,陳宏平又引進優(yōu)質香糯性粳稻“南粳9108”和香味型雜交稻“豐兩優(yōu)香一號”。這兩個品種不僅口感好,而且全部符合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準,當年每畝水稻凈增效益200多元。 節(jié)本增效不僅靠技術,更要靠制度。每天陳宏平兜里總是裝著一支筆、一個小筆記本,為的是方便把每天的農事安排、生產資料進出、氣溫、風力、天氣、土壤墑情都詳細記錄下來,晚上回來再記到臺賬上、儲存到電腦里。通過定期收支比對,研究增收節(jié)支方案。稼農家庭農場也成了天長市第一家規(guī)范建立臺賬和生產記錄的農場。 2016年底,通過收支明細表,陳宏平發(fā)現,麥田除草和秧田除草成本每年每畝都呈20元左右上升。于是,陳宏平決定在小麥播種鎮(zhèn)壓和機插秧整地后進行封閉處理,通過試驗篩選出了適合崗區(qū)沙土田封閉用的除草藥劑。從2017年開始進行小麥、水稻除草劑“一封”“二殺”后,田間雜草總基數明顯下降,除草成本降低,基本不用雇人工拔草,僅此一項每年節(jié)省4萬多元。 重視科技成為綠色種植“新農達人” 陳宏平始終秉持種地與養(yǎng)地相結合的綠色種植理念,從不對土地進行掠奪式種植。每年,他都要在不同的地塊里取土,送市農委土肥站檢測,根據土壤肥力,結合產量預期,建立配方施肥臺賬。同時,還采取“秸稈全量還田+綠肥種植”模式對田塊進行分片輪休,減少化肥使用量,有效培養(yǎng)地力,提高糧食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氮肥“一炮轟”是當地普通農戶施肥的通常做法。一次性施氮肥量太多,莊稼長勢過旺易倒伏,結實率低,直接影響產量。陳宏平根據天長市土肥站的地力檢測數據,摸索總結出麥、稻均衡施肥“三法”:即長效肥與短效肥配比用、氮磷鉀肥對癥用、有機肥與無機肥混合用。同時還確定了“四步走”的施肥方案,通過科學施肥,達到了穩(wěn)產增效的目的。 此外,陳宏平還綜合利用“農業(yè)防治”,盡量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努力營造農作物抗病蟲害的田間小氣候。近年來,陳宏平投資2萬多元在田間設置了300多個螟蛾性誘劑捕蛾器,誘捕雄性螟蛾,阻斷螟蟲繁殖鏈,降低螟蟲繁殖基數。同時注意保護病蟲天敵,堅決不用對益蟲有害的農藥,達到蟲吃蟲的效果。 “適期防治、達標防治病蟲害,不盲目用藥,陳宏平的農場實現了環(huán)保又增收?!碧扉L市植保站站長徐恒玉總結道。2016年7月上旬,市植保站發(fā)布“四二代稻縱卷葉螟預報”,陳宏平立刻下田觀察,發(fā)現田里發(fā)蛾量、蟲卵量較少,低于防治指標,決定不用藥。鄰近的家庭農場機聲隆隆,忙著噴藥治蟲,而該農場沒花一分錢。結果證明,陳宏平判斷準確,少打一遍藥不僅節(jié)約成本1萬多元,而且降低了農藥污染。2018年8月初,市植保站發(fā)布“五三代稻縱卷葉螟暴發(fā)情報”,他及時下地觀測,田間發(fā)蛾量及蟲卵量已經超過防治指標,他意識到有可能大面積暴發(fā)。于是,在幼蟲孵化期果斷用藥,結果許多農戶田里一片白葉,而稼農農場的幾百畝水稻一片青綠。 多年來,陳宏平帶領家人學習農業(yè)科技知識,每年訂閱農技類報刊書籍費用近千元。同時,他還積極參加各類農技培訓,向市農業(yè)科技推廣中心的專家們請教,在理論知識上潛心學習,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不斷提高農技水平,成為天長市唯一擁有“助理農藝師”專業(yè)技術職稱的農民。 陳宏平結合丘陵地區(qū)特點,實施節(jié)水增溫技術,比如水稻栽培前期勤灌水,促進根系早扎根、早分蘗,提高有效分蘗數,后期灌漿時遇低溫,灌深水,提高積溫,全程控制水資源運用,提高有限水資源利用。2013年水稻遇到高溫熱害,大部分農戶水稻每畝單產只有350—400公斤,而他所種植的水稻實際收成不減反增,每畝比2012年增產100多公斤,雜交水稻畝均單產達到624公斤,實現崗區(qū)麥稻畝產“噸子”糧。近兩年,農場通過科學選種、植保,小麥畝產達到1000斤、粳稻畝產高達1415斤。 多方聯合發(fā)展新型“訂單農業(yè)” 不僅是把生產管理的好手,對接市場陳宏平也非常有心。從2013年農場開始與安徽倮倮米業(yè)公司合作,嚴格按照倮倮米業(yè)指定的品種種植,公司包銷,收購價比同期市場價每斤上浮0.10-0.20元。農場資金遇到困難時,公司及時給予支持,生產中,公司還定期派農技員到現場指導培訓。通過把優(yōu)質水稻加工成大米,每畝凈增效益600多元。 陳宏平還引導種田大戶、小農戶同安徽牧馬湖農業(yè)開發(fā)集團公司簽訂訂單合同,每斤加價0.08-0.10元,帶動了20多位種田大戶與200多位小農戶的2萬多畝優(yōu)質水稻每畝增收100多元。“訂單農業(yè)”使農場不僅不為賣糧發(fā)愁,而且還賣出了好價錢。 “農場與龍頭企業(yè)之間不再是傳統‘依附’關系,而是共同利益締造者。”天長市農業(yè)農村局局長葉恒田認為,基于訂單與合約,家庭農場不但可以與企業(yè)構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還能帶動種田大戶、小農戶等參與產業(yè)化經營,并有機會成為產業(yè)鏈的利益整合者。 幾年來,稼農家庭農場不斷探索農業(yè)生產經營專業(yè)化、綠色標準化技術,運用良種良法,努力挖掘高崗地區(qū)糧食增產潛力,種植產業(yè)鏈不斷延伸,附加值不斷提高,“天長稼農”也成了安徽省家庭農場的一面旗幟。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121vipspeaking.com/news/1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