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鷹:完善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杜鷹:完善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杜鷹 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參事、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原副主任
2016年11月12-13日,由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經濟年鑒社和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聯(lián)合主辦的“2016(第四屆)中國糧食與食品安全戰(zhàn)略峰會”在北京舉辦。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參事、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鷹發(fā)表演講。以下是演講內容節(jié)選:
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是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頭戲,也是當務之急,這個關系理不順,市場機制就無法發(fā)揮作用,農民的利益就得不到切實的保護,同時國家的糧食安全也就失去了根基。
從2004年以后我們就形成了新時期農產品市場調控體系,主要是取消了保護價,實行最低收購價格。取消了農業(yè)四稅,對農民開始實行補貼。這一套調控體系總體上看是有效的,對于促進糧食實現(xiàn)十二連增和農民增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對于國民經濟平穩(wěn)較快的增長發(fā)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的問題以及國內外情況的變化,這一套調控體系內部逐步積累起了一些矛盾和問題,乃至于到現(xiàn)在來看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一是政策性收儲的價格剛性上升,導致國內外差價擴大和進口壓力增加。二是政府性收儲價格處于支配地位,影響了市場機制發(fā)揮作用。三是庫存擠壓嚴重,潛虧風險不斷加大。
這些問題怎么解決?要通過目標價格的改革,實現(xiàn)價補分離,把附加在價格上保收入的功能剝離出來,恢復價格的調節(jié)供求的本質功能,使市場機制真正發(fā)揮作用。同時通過生產者補貼的方式,給農民直接補貼。
2014年國家啟動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棉花,東北、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同時取消了國家臨儲并轉為企業(yè)收儲。2015年取消油菜籽的臨儲政策,同時啟動了玉米價格改革,2016年以來玉米價格的改革還在進一步深化。
目前我們正在著手對稻谷、小麥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并對這個政策的體系進行積極的完善??偟膩砜葱陆S吾爾自治區(qū)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和東北、內蒙古地區(qū)的大豆目標改革總體進展順利,尤其是棉花相當成功。當然也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最后,在完善收儲范圍又完善價格機制之后,最重要的是建立相應的補貼制度,這兩個品種的改革一旦啟動,價格肯定要回落,而回落之后農民的收益怎么保證,就要對差價采取直接補貼的辦法給老鄉(xiāng)保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中國的農村改革已經走過了38年的進程,期間糧食購銷體制的改革僅大的改革就有四五次之多,這一次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這一輪改革,中國重要農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調控體系將更加完善,也會為我們的糧食安全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121vipspeaking.com/news/18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