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536萬畝小麥搶收與時間賽跑
襄陽536萬畝小麥搶收與時間賽跑
?風吹麥田千重浪,又到一年“三夏”時。
襄陽是湖北最大的小麥主產區(qū),種植面積達536萬畝,從5月19日起,全面進入收割期。行走在廣袤的田野上,處處可見機械穿梭、麥塵飛舞的豐收景象。
天公不作美,影響了收割進度,該市農民與時間賽跑,“搶晴戰(zhàn)雨”,確保顆粒歸倉。
據襄陽市農業(yè)農村局統(tǒng)計,目前,該市小麥已收七成,預計6月初可全部完收。初步測算平均畝產達724斤,預計總產量在38.8億斤左右,可完成全年40%的糧食生產任務。
4萬余臺農機與時間賽跑?
5月24日中午,襄州區(qū)黃集鎮(zhèn)家庭農場主程玉德來到種植的3200畝麥田。
“下午可以收割了?!彼媚_踩踩地上的泥土,迅速撥通了一名“麥客”的電話。22日至23日,連續(xù)兩天下雨,迫使剛剛完成三分之一的小麥收割中斷。
1個小時后,8臺收割機進場。陣陣轟鳴聲中,一片片麥稈倒下,一粒粒麥穗進入收割機“腹中”。
人歇機不歇,大伙一直忙到晚上10點?!昂筇煊忠掠?,必須在明天晚上完成收割。”第二天天不亮,只睡了5個多小時的程玉德和“麥客”們又忙碌起來。
小麥成熟后,遭遇長時間雨水,麥穗易發(fā)芽、黑變。一切與時間賽跑,晴天連續(xù)作業(yè)17個小時的搶收場景在襄陽隨處可見。
襄州區(qū)學鋒農機專業(yè)合作社擁有20多臺收割機,10天內要收割3萬畝小麥。“白天作業(yè),晚上維修,24小時分班輪值?!焙献魃缋硎麻L劉學鋒說。
應收盡收,能快則快。本地、外地共4萬余臺收割機在麥田中展開大會戰(zhàn)。
黃集鎮(zhèn)因境內316省道維修,高速路口臨時封閉。鎮(zhèn)政府開通綠色通道,確保外地收割機順利進來。施工隊日夜施工,搶在24日完成了14公里的道路刷黑。
小麥種植面積達147萬畝的棗陽市,派出千余名干部進村入戶,包片聯(lián)系合作社和農民,提供氣象信息,協(xié)調車輛,做好保障服務。七方鎮(zhèn)羅咀村李文龍等4戶村民因在外地務工無法趕回,村干部借調收割機,讓200多畝小麥歸倉。
襄陽市在每個縣市區(qū)設立1至2個跨區(qū)作業(yè)接待服務站,“點對點”接機服務。每個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跨區(qū)作業(yè)微信服務群,提供作業(yè)信息共享、機車引導分流,所有農用車維修站通宵運營,保障收割機、播種機等機械白天高效安全作業(yè)。
穗穗皆珍貴,粒粒均歸倉?
5月25日上午,棗陽市七方鎮(zhèn)大房村,一輛裝載3噸小麥的貨車駛過田埂時,因雨后地面潮濕打滑“趴窩”了。
趁天氣好,小麥要送去晾曬,時間緊迫。司機立即撥通了村支書的電話。半個小時后,一輛拖車趕到,迅速將運糧車拉出。
類似的求助電話,七方鎮(zhèn)的干部接到了10多個,及時協(xié)調,均在1小時內解決,沒有發(fā)生一起車輛側翻事故。
創(chuàng)造一切有利條件搶收,不讓一粒糧食“意外”受損。襄陽市縣兩級農業(yè)、公安等部門聯(lián)手,向機手、駕駛員講解安全操作知識,避免發(fā)生車輛故障和安全事故。
行走鄉(xiāng)間,兩大景象惹人注目:白天,農民的房前屋后曬滿了小麥,享受“日光浴”;晚上,糧食加工廠燈火通明,烘干機24小時作業(yè)。
26日凌晨,棗陽市寶瑩米業(yè)有限公司,一條條傳輸帶將剛收割的小麥送進烘干爐。24小時后,小麥含水量從30%左右降為13%,達到國家收儲標準。目前,該公司6臺烘干機晝夜運行,每天烘干小麥120噸。
棗陽市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陳斌表示,對于種植數千畝、數萬畝的合作社和大戶而言,沒有足夠的場地晾曬,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工廠烘干。僅七方鎮(zhèn)兩年內就建成了6個烘干廠,日烘干能力2800噸。
穗穗皆珍貴,粒粒均歸倉。今年,襄陽市糧食烘干設備同比增加了50%以上,為保障小麥產量和質量提供了硬核支撐。
良種良法保豐收?
火熱的搶收搶種畫面,洋溢著農民豐收的喜悅。
5月25日,宜城市木渠村2000畝優(yōu)質小麥收割完畢。經測,種植的“早麥2號”畝產超過500公斤。
2022年,宜城開始試種省農業(yè)農村廳審定推廣的“早麥2號”,畝產達500公斤,今年擴大到2000畝,產量保持穩(wěn)定。明年該品種將擴大到2萬畝。
“這個麥穗又大又長,每株有40多粒,籽粒飽滿?!毕逯輩^(qū)古驛鎮(zhèn)農民王振宇種植的500畝“扶麥368”也迎來了豐收,畝產達到530公斤?!胺鳆?68”由湖北扶輪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選育,去年畝產最高達到691.2公斤,創(chuàng)造了湖北小麥單產新紀錄。去年在襄陽推廣了12萬畝,平均畝產在900斤左右。今年又推廣了25萬畝。
種子是糧食的“芯片”。小麥能否豐收,種子因素占了40%以上。去年以來,襄陽市積極推廣更適合本土生長的優(yōu)良小麥品種30余個,實現(xiàn)優(yōu)良品種應用率100%。
今年3月,襄陽市從引丹灌渠、鄂北水資源工程調水、蓄水,解決局部干旱難題。棗陽第一產糧大鎮(zhèn)七方鎮(zhèn)從水庫提水3300萬立方,灌溉農田18萬畝。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襄陽市政府相關人士表示,該市將加大組織小麥搶收力度,確保顆粒歸倉,為全年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121vipspeaking.com/news/19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