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為什么起壟?
種地為什么起壟?
很多的旱田作物都是起壟種植,比如玉米、大豆、蔬菜等。那么起壟的意義在哪?起壟又有那些實際意義上的功能呢?日本侵華時,據(jù)說看到東北種植黃豆是起壟種植,但是日本是平播。就像在東北推廣他們的平播技術,結果弄了兩年就放棄了,農(nóng)作物的長勢和產(chǎn)量變差是比較明顯的。所以,起壟種植還是有一定的實際功能,比如說提高地溫、利于排水、增加松軟土層的厚度、根系生長的更好等幾種優(yōu)勢。
1、提高地溫。起壟種植是把整地之后的松軟土塊向中間集中,一般大田都是60-70厘米寬的壟,下寬上窄形成一個土臺。如果是平播,耕地接受光照的面積是有限的。但是起壟之后呢?會形成兩個接受光照的斜面,這樣接受光照的土壤面積就會相應的增加很多,對于提高地溫有著很積極的作用。
2、利于排水。土地起壟之后,會形成一條條的壟溝。而且,在進行起壟作業(yè)時就是比較直的,目的就在于能夠在洪澇災害發(fā)生時能夠快速的排除積水,減少積水對農(nóng)作物根系的不利影響。
3、增加松軟土層的厚度。目前我們國內耕地的犁底層都比較淺,普遍都在30-40厘米深度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根系在到達犁底層之后就不能繼續(xù)向更深處下扎了,不利于農(nóng)作物根系的生長。但是起壟之后呢?地上壟臺有一定的高度,壟臺下的松軟土層還有一定的深度,正常來說起壟之后的松軟土層縱向深度要比平地多10-15厘米左右,對于根系的生長來說是很有利的。
4、有利于施肥作業(yè)。壟臺的寬度在60-70厘米左右,農(nóng)作物的根系都是在壟臺的中央?yún)^(qū)域向下生長。追施肥料可以施在壟溝里,與根系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減少肥料燒傷根系的情況發(fā)生,特別是在苗比較小時更有優(yōu)勢;如果使用大型機械進行肥料追施的作業(yè),機械完全可以將在壟溝間行進,還是要比平播作物作業(yè)方便一些。
所以,一些農(nóng)作物起壟種植還是很有必要的。對于農(nóng)作物的生長還是很有利的,不得不贊嘆老祖宗的頭腦,在那個沒有科學儀器的年代就能把平播的不足使用起壟來改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聲明:農(nóng)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121vipspeaking.com/news/20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