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不要心中無“數”
領導干部不要心中無“數”
數字時代,數字重慶建設格外引人矚目,也格外考驗干部的數字化水平。
5月2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fā)布的《數字中國發(fā)展報告(2022年)》顯示,在數字中國建設“2522”整體框架重點評估的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中,重慶的進展成效排名全國第九。
數字重慶建設大會召開以來,數字重慶成為重慶各級領導干部口中的熱詞。
數字重慶建設是“一把手” 工程,如何全力打造高質量發(fā)展新引擎、高品質生活新范例、高效能治理新范式,加快構建數字文明新時代的市域范例,以數字化引領開創(chuàng)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新局面,既考驗“一把手”的智慧,也檢驗干部的擔當。
數字重慶建設是現代化建設中具有“乘數效應”的關鍵變量和基礎設施,是改革攻堅的關鍵手段,是推動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也是提升干部能力適應引領現代化的大舞臺。
領導干部,作為數字重慶建設的“一線指揮官”和“現場施工員”,該如何順應大勢所趨,全面增強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提升數字化水平?
心中有數,首先是要提高對數字重慶建設的認識。
當前,數字重慶建設如火如荼。如果各級干部不盡快學懂弄通、找準坐標定位、抓緊因地制宜,工作開展“冷熱不均”,就很難在數字重慶建設中形成特色優(yōu)勢,甚至還會因認識程度和實踐能力參差不齊,蒸出一碗“夾生飯”。如:
“上熱下冷”慢半拍。數字重慶建設的線路圖、時間表、責任制都已明確,各區(qū)縣也聞令而動,積極思考謀劃。但到了具體單位、部門,卻鍋清灶冷、一切如舊:“等”上級文件發(fā)了再說,“靠”上面來了資金項目再做,“要”上邊明確做什么了再動……不要說具體工作開展,可能連最起碼的數字化宣傳、氛圍營造動作都沒有。
“盲人摸象”不著邊?!叭谖蹇纭蓖七M路徑、V字模型分析、“1361”整體構架……這些工作體系、概念和方法,落細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之中,應該如何適應,要做什么,該怎么做?一些身心還沒有完全進入數字狀態(tài)的干部,對此還有點“上頭”。
“復制粘貼”圖省事。市里開什么會,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就照著開什么會;上面發(fā)什么樣的文,下面就“依葫蘆畫瓢”出什么樣的文——雷是像模像樣地打,雨卻一滴都落不下來;亦步亦趨地學“規(guī)定動作”學不到位,因地制宜的“地方訂制”又整不明白,表面上的熱鬧忙碌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內心的恐慌和焦慮難以掩飾。
一些單位出現上述現象,除了不可避免的客觀原因外,與部分干部缺乏數字時代的大局觀和敏感性,數智力不足,還沒有進入數字化角色,密切相關。
對數字改革理解不透徹?!跋到y(tǒng)+跑道”“平臺+大腦”,四橫四縱兩端,數據、規(guī)則、算法、模型……當前,各地各部門對干部的數字改革培訓力度和針對性還不夠,不少干部還沒有接入數字化的話語體系,對一些詞匯、概念都不清楚,更奢談進行系統(tǒng)學習、研究,運用數字化技術、思維、手段,對各領域核心業(yè)務的體系、流程進行全方位優(yōu)化、系統(tǒng)性重塑。
與實際工作結合不緊密。不少干部對數字建設抱有極大的熱情和期待,知道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干成了會形成黨政工作體系“上、中、下”高效協(xié)同的局面,廣大群眾和市場主體亦可從中得到巨大的獲得感。但落腳到自己身邊最現實、最緊迫、最急需的領域,卻發(fā)現要么切口太多顧不過來,要么場景有限抓不到韁,理想和現實對接錯位,一不小心變成了“葉公好龍”。
少數干部的危機感不足。少數干部缺乏擔當精神和爭先干勁,覺得數字化改革壓力傳導,還需要過程和時間,加之自身對地方智治在數字重慶建設中的“坐標感”“方向感”不明確,誤認為還可以繼續(xù)“隨大流”,混日子,對數字化浪潮無動于衷,成為數字重慶建設的“拖油瓶”。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數字重慶的政策方針要落地落實,各級干部的“上聯下接”至關重要。
數字化培訓要“請進來”“走出去”。市級層面可圍繞數字重慶體系的智治板塊,對各級干部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字化培訓;各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也可根據實際“請進來”“走出去”,讓各級干部通過多種方式學懂弄通數字建設工作,提升思維層次,向先行先試經驗豐富的地區(qū)學習,開闊眼界視野。
如近期永川開辦干部“數字夜校”的做法就很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利用業(yè)余時間、組織優(yōu)質師資、精心選排課程,使“區(qū)—部門—鎮(zhèn)村”三級干部,切實把數字改革的基礎理論理解透、基本知識掌握好,可以為后續(xù)工作推進奠定良好基礎。
數字化場景要“看得見”“摸得著”。不少干部缺少數字化素養(yǎng),主要是對新的工作內容感覺陌生,擔心做不好,因而求安求穩(wěn)、觀望緩行。各地應精細化拆解數字重慶建設的目標任務,還當伴隨產業(yè)規(guī)劃落地開展數字化場景項目,可視化呈現應用場景,讓各級干部心目中原先還比較模糊的數字化概念,變得清晰可感,各級干部提升數字化水平,也就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把手”。
近日,重慶市榮昌區(qū)的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和巴南區(qū)的“巴小智”鄉(xiāng)村治理數字化平臺兩個案例,入選全國數字鄉(xiāng)村試點優(yōu)秀案例,就是這兩個區(qū)結合實際,對自身特色農業(yè)和鄉(xiāng)村治理進行的數字化場景探索,其經驗做法值得借鑒。
數字化機制要“賽馬比拼”。打造機制透明、賽制公平、多方監(jiān)督的數字重慶建設“賽馬比拼”新賽道。
一方面,要強化各級干部的數字化水平考核“指揮棒”導向。要把區(qū)域GDP、產業(yè)經濟效益、群眾滿意度等指標,都用數字化場景、產業(yè)發(fā)展、賦能效益等幾把尺子來測一測量一量,并融入考核中來對工作成果論英雄,排座次。
另一方面,要充分運用干部能上能下、動態(tài)調整的賽馬機制。既要在輿論聲勢上,為敢于數字化創(chuàng)新的干部喝彩,又要在項目傾斜、選人用人等方面,拿出政策“干貨”激勵,還要真心實意用好容錯糾錯機制,為擔當者擔當、給改革者護航。
加快提升干部群體數字化水平,讓他們更加清爽地奔赴數字重慶主陣地,有利于主動塑造數字變革新優(yōu)勢,積極擁抱數字文明新時代,推動最快系統(tǒng)部署、最小投入代價、最佳實戰(zhàn)效果、最大數據共享,全力打造高質量發(fā)展新引擎、高品質生活新范例、高效能治理新范式,加快構建數字文明新時代的市域范例,以數字化引領開創(chuàng)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新局面。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121vipspeaking.com/news/25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