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機人] 變荒地為水稻田!一位潮陽小伙的鄉(xiāng)土專家之路
[新農機人] 變荒地為水稻田!一位潮陽小伙的鄉(xiāng)土專家之路
“工廠條件確實好,但農田是我的根。”談到在何種機緣巧合之下接觸農業(yè)時,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金洪農機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劉錫洪陷入了回憶。獲評2017廣東“領頭雁”農村致富帶頭人、2019年“廣東十大杰出新型職業(yè)農民”、2020年廣東省農村鄉(xiāng)土專家、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之后,劉錫洪還是每天都扎根在農田里:鉆研農業(yè)、扎根農田,堅持為多個社區(qū)的精準扶貧戶開展結對子幫扶、免費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優(yōu)先向貧困戶提供農機作業(yè)服務……2004年的他,穩(wěn)重認真,16年過去了,他依然如此。
生于農田,再回歸農田
棄工從農開啟新天地
劉錫洪與農業(yè)結緣,比2004年早很多。他從小在潮汕長大,由于父輩務農,他小時候也經常跟著父母去田里收割。以前,家里養(yǎng)鴨,到了從天冬天也會養(yǎng)鵝,漸漸地,劉錫洪對農田產生了感情,盡管走出了農田,走進了工廠、港資企業(yè),但農田作為他生命、生活開始的地方,依然在不停呼喚著他。
劉錫洪在田間工作
時間來到2004年。當年,政府出臺了很多惠農政策,農業(yè)稅、購機補貼等極大地吸引了城市中的有為青年。劉錫洪就此棄工從農,重新回到了農田里?!翱吹疆敃r的惠農政策,我就有了承包幾百畝地,去干干農業(yè)的想法。一開始我是嘗試著做的,家里人也反對過,說我小時候一干活就頭暈,怎么可能一下子干幾百畝地?。康敃r的我,那股勁上來了,我就想看看自己能不能闖出一番事業(yè)?!?/p>
條件艱苦,但奮斗不止
細致規(guī)劃打好發(fā)展基底
決心已經下了,但面對龐大的農業(yè)知識、陌生的農業(yè)技術、起初荒涼的農田,劉錫洪陷入了沉思。
“2004年的時候我是什么經驗都沒有的,雖然從小在農田里長大,但真要讓我操作的話,當時的我只懂一點皮毛。除此之外,我還要補全部的農業(yè)知識、學最新的農業(yè)技術。以前是父輩管這些,現(xiàn)在輪到我自己上手。當時我承包的那塊地是荒地,首要任務就是進行規(guī)劃,我當時最頭疼的問題的就是如何把水源從高的地方引到低的地方,怎么規(guī)劃才能幫助農作。300多畝地,不好好規(guī)劃,就不能進行好下一步。”劉錫洪介紹道,那個時候沒有挖機,都是靠人力,把田埂用鋤頭一條條挖出來,僅挖田埂就要耗費很長時間。
劉錫洪與社員、農民
2011年,劉錫洪成立合作社,情況逐漸好轉。在沒有購置稻谷烘干機之前,機收350畝地后,要派12個人,將糧食一包包裝上裝糧車,再安排20余人一包包卸貨后人工曬谷,一天要動用50多個人,花費4天才能完成。后來,他虛心學習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各個環(huán)節(jié)技術,掌握了管理技能和新型高效技術,引進了稻谷烘干設備,同樣機收350畝地的稻谷,3個人輪流工作24小時就能完成,大大節(jié)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天災降臨,仍咬緊牙關
一步一步熬過發(fā)展轉折點
劉錫洪從事農業(yè)以來面臨最大的困難,在2013年。當年,“8·17”水災和臺風“天兔”,使他大片農田受淹損失嚴重。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他對自己說得最多的四個字是“不能放棄”。因為當時的他已不是單打獨斗的農業(yè)創(chuàng)業(yè)青年,而是承擔著農民增產增收責任的合作社理事長。在農業(yè)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他咬緊牙關,向親戚朋友借錢復產,終于渡過了這一難關。
經過困難,更知保護糧食的重要性。劉錫洪介紹道,2004年合作社沒有烘干中心,都靠馬路曬稻谷,導致種田的不確定因素很多,有時候稻谷面臨被淋到雨壞掉的風險。而現(xiàn)在,糧食烘干中心已建成,基本上能保證顆粒歸倉,即便是在極端天氣,也基本沒有浪費糧食的情況。
目前,合作社已擁有農業(yè)機械40多臺套及小農機具一批,已建成糧食烘干中心3000平方米,日烘干量250噸,并實現(xiàn)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帶動當地種糧大戶和農戶900多戶,輻射潮陽及潮南近2萬畝水稻生產。幾年來合作社的平均總收入1000多萬元,總盈利也達到了200多萬元,并入選我省2020年首批37個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體。
劉錫洪在田間工作
“我們以前種的是普通的雜交稻,今年的市場價是1.5元/斤。這幾年,社員、農民都開始種絲苗米品種,并且不斷進行大力推廣,現(xiàn)在我們的絲苗米品種已達到市場價2元/斤,漲幅大,價格利潤空間提升了1/4。能在價格上切實幫助到農民,比什么都重要?!币驗榻洑v過困難,劉錫洪對農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且進一步明白了農民的不容易。為此,他還承擔起了一定的社會責任,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主動去幫助困難群眾。2020年春節(jié)前,劉錫洪在梅西村和大溝村慰問困難群眾,送上自家生產的大米,并鼓勵他們對生活要有信心,勤奮努力,把日子過得紅火起來。
回憶起自己從農十六年的經歷,劉錫洪很真誠。他說,“做糧食生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管怎樣,都不能放棄。種糧本來就是利潤空間不大的事情,機會都要留給懂得堅持的人。新農人、創(chuàng)業(yè)人不能以為這里利潤大,以為這里能得到快錢,投入就立馬有回報,就一窩蜂扎過來。農業(yè)的特性要求我們,要認真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從小做到大,從細做到廣。每一個想進入農業(yè)的人都應當想清楚,是不是以后真的要做這一行。是,就堅持下去。”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121vipspeaking.com/news/25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