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應設:推動廣西甘蔗種植機械化發(fā)展的“牛哥”
黃應設:推動廣西甘蔗種植機械化發(fā)展的“牛哥”
剛來到南寧市,就聽凱斯紐荷蘭公司(以下簡稱CNH)工作人員介紹,這次采訪的對象是“牛哥”。他們夾雜著廣西口音的話語里透露著認可與佩服,這位神秘的“牛哥”,也讓記者充滿了好奇,越來越想認識一下,究竟是怎樣一位傳奇人物,別人都親切地稱呼其外號。
距離南寧1小時車程的扶綏縣,記者跟隨CNH公司工作人員來到東羅鎮(zhèn)金盟農機專業(yè)合作社,院子里的幾座平房,以及一棟3層小樓映入眼簾,在小樓旁邊停放著幾臺紐荷蘭1654、2104大馬力拖拉機。聽說要來采訪,合作社社員們特地把拖拉機擦得很干凈。
不多會兒功夫,合作社院內開來一輛皮卡,車上下來一位古銅色膚色的中年人,CNH工作人員朝著那邊打了個招呼“牛哥來啦”。這位總被人叫著外號的人,終于現出廬山真面目。
新模式實現快速發(fā)展
“牛哥”是東亞糖業(yè)的一名技術人員,為了能讓公司提高效率,同時提高當地的甘蔗種植機械化水平,讓更多的農戶富起來,他發(fā)動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率先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糖廠和CNH公司的支持下,于2014年底成立了東羅鎮(zhèn)金盟農機專業(yè)合作社。
建立合作社之初,糖廠承包了300畝地,整合以后用作試驗田,并安排“牛哥”作為該試驗田的技術主管。東亞糖業(yè)在扶綏蔗區(qū)有50萬畝的種植區(qū)域,廣西地區(qū)多丘陵,地形不夠平整,大大降低了收獲效率,和澳大利亞大田塊地地區(qū)一天能收獲400t相比,收獲效率相差甚遠。并且國外成熟的種植模式,可以實現讓收割機選擇地,而廣西地區(qū)卻還不能實現。
根據這樣的條件,“牛哥”一群人在試驗田里摸索出了一套適合當地的現代農場模式,結合外國的先進種植模式,實現了機械耕作的推進,為實現甘蔗全程機械化生產,做好了鋪墊。
從起初的兩臺紐荷蘭155馬力拖拉機,到如今11臺160馬力,8臺210馬力紐荷蘭大功率拖拉機;從300畝試驗田,到累計完成6萬畝機械化耕種服務,建立了現代農場模式;從9人的合作社,到現在有33人的新型服務隊,東亞糖業(yè)的“牛哥”和金盟合作社的成果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與接受。
建立現代農場模式后,甘蔗種植成本250元/t ,和傳統(tǒng)種植模式340元/t相比,成本大大降低了,效率提高了,收益也提高了。實現機械化后可實現每臺甘蔗機達到1t/min的收獲速度,達到這樣的效率后才有足夠的利潤。
牛機需要配的是“牛人”
作為糖廠的農機技術專家,指導農民正確、高效使用農機是“牛哥”的日常工作之一。當時引進這兩臺新型拖拉機時,“牛哥”也遇到了不少瓶頸,因為一些操作不當,導致機器故障,CNH的工作人員請來了外國專家,指導他們使用這些進口的家伙。問題解決后“牛哥”說,“是我自己知識水平低,不會用這機器啊”!這位樸實的農機手,從那以后就成了村里會使用先進大馬力拖拉機的好手。
用了這些大馬力拖拉機后,不僅效率提高了,也依靠這些大馬力拖拉機逐步完善現代農場模式,該模式逐漸成為成熟的甘蔗種植模式。買了好的機器后,維修的時間減少了 ,一個榨季3個月,只要按照保養(yǎng)標準按時給機器做保養(yǎng),機器的使用效果自然就好,收獲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牛哥”說紐荷蘭拖拉機作業(yè)精準,裝配了導航設備以后,可以精準到2cm以內的誤差,操作也更簡便、人性化,舒適性比較高,變速方便、靈活。“牛哥”對比以前用過的國產180馬力拖拉機,實際效果還不如160馬力紐荷蘭拖拉機?!熬秃孟袼心敲创罅σ彩共怀鰜?,紐荷蘭拖拉機就能用出這么大力,比國產拖拉機好用?!?br/>
有了功率足夠的拖拉機,也需要配套適合的農具,很多國內農具效率低,國外的農具又不適合當地的土地?!芭8纭眳⒓恿瞬簧倏疾鞂W習培訓班,去過泰國、澳大利亞,看那里的農民如何種植甘蔗,考察學習回來后,“牛哥”開始自己改裝改造農具,合作社里的不少農具,都是在“牛哥”的指導下,通過廢物利用改造成的,不僅節(jié)約了成本,使用起來效果也不錯。
合作社逐漸發(fā)展起來后,也引進了一些重型耙和一些新型設備,一個逐漸成熟的合作社開始強大起來。
做些“小事”推廣機械化
廣西地區(qū)農機化發(fā)展緩慢,和農民講道理談技術效果都不好,只有做出實際效果后他們才認可,更多認可的是人,聽說是“牛哥”指導的工作,就知道做的好,看拖拉機也不認牌子,看的是顏色,看到金盟合作社用的是藍色的紐荷蘭拖拉機,也就知道這個拖拉機好,認可這個拖拉機了。
驅車到田間,看到有正在作業(yè)的機手,耕地、耙地的,也有做劃線的。當地一些農戶的拖拉機沒有導航設備,“牛哥”就讓金盟合作社利用有導航設備的拖拉機耕出比較直的軌跡,農戶按照軌跡自己去作業(yè)就可以了。劃線這個工作其實也賺不到什么錢,但“牛哥”之所以愿意做,為的是更好地推廣農業(yè)機械化,讓當地農民認識到農業(yè)是可以講究效率的,實現農業(yè)機械化以后,能逐漸富裕起來。
后記
有一輛正在進行耙地作業(yè)的紐荷蘭2104拖拉機,記者上去體驗了一番,這臺拖拉機配備雷肯Rubin 12圓盤耙,這款重耙在廣西土壤濕度大的地區(qū)必須用大馬力拖拉機帶動。廣西的土地不平整,田地里有很多溝崎嶇不平,拖拉機顛簸就很明顯,這款拖拉機配置了氣墊座椅,增加舒適性,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表盤簡潔,控制板功能齊全,適合操作。
在記者看來,駕駛這樣一款拖拉機,和駕駛自動擋轎車一樣簡單。作業(yè)的機手是個年輕人,習慣了開這樣高配置的拖拉機,駕駛這樣的拖拉機,他們的工作也輕松很多,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在“牛哥”一群人推進下,扶綏縣的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進程也在逐漸加快,雖然進程緩慢,但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這種模式。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但有這么一群真正愿意做實事的人,在糖市低迷的近幾年,能夠推廣機械化種植模式,為農民降低種植成本,為甘蔗生產的持續(xù)發(fā)展不懈地努力!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121vipspeaking.com/news/251090.html